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黑龙江大庆 李佳音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25

估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设计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感受周长的量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建立周长的相关量感,提高学生估测能力。

教学中,教师十分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学生汇报语言完整、思路清晰,有序思考的意识逐步建立。

安老师的教学设计清新、自然,活动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也充分给予了学生参与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什么是周长” 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初步认识几种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是图形与几何领域学习的基础。教学中教师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多种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的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学生从周长意义的角度,探索出如何得到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体现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量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整节课的设计,力求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依托 “量感” 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长度有了初步 “量” 的感受,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长度测量方法,学生在美术课上也经历过描边线的操作实践。依据以上学习基础,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探索测量周长的一般方法。在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思维经验的积累逐步深化对周长的认识。

学生在多样的测量活动中,深度体验课桌的具体长度,在认知冲突中,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通过标准的不断细化,过程的对比观察感悟单位量 1 厘米产生的过程,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模型,培养和发展量感。

围绕问题串展开教学,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帮助学生构建抽象的数学模型。

“面积单位的换算” 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实践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 “量感” 和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学习面积换算的重要意义。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时、分、秒知识后,掌握了时间单位的进率后进行的,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在回顾、观察、整理活动中学习知识,鼓励学生借助实物和图形采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12 时和 24 时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本节课是对学生量感培养的重要探究,通过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发展量感,获得更多生成。

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学生量感得到培养和发展。

通过生活情境导入,唤起学生已有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培养量感。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图形面积的开始,因为它与我们之前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同一类型的图形,是可以通过割补的方法进行转化,所以这节课运用的旧知识就是长方形的计算方法,老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实践研究,再引导比较长方形的宽和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的关系来推导,过程清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千”,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小数、分数的认识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 “重复” 的规律。寻求探寻丰富的规律,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规律存在的广泛性。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中关注百分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充满趣味,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

整堂课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生活化、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06:15 · PVG 14:15 · LAX 23:15 · JFK 02:1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